您好!欢迎光临公益网
地方联播: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公益人物 > 正文

朱秀美:让爱传递,让生命延续

来源:星火公益    时间:2020-01-23 15:50:02    

        中国公益网安徽站讯(通讯员:曹瑞锋,审核:武金刚)在合肥火车站出站口,经常会遇到一位操着浓重福建口音的女孩儿,穿着红马甲、胸前挂满了徽章,特别引人注目,她就是朱秀美。作为全职志愿者,她已经做了四年多,这在合肥来说也是极少的。

以孝治家,以爱传承

        朱秀美17岁嫁到夫家,在福建湄洲岛,四面环海。在这里,与老公的奶奶有一段不解的情缘。奶奶生育10个儿子,在当地深受人敬仰爱戴,那时候生活条件差,出海也相当不便,很多家庭孩子若生了病,怕养不活,也都送过来寄养一段时间,这样奶奶就成了一大批孩子的“母亲”,这些孩子以后每年也都会过来看望。因为孩子多,奶奶自己舍不得吃穿,都省给孩子们,给予精心的照顾,奶奶一生最自豪的事,就是“自己养活了多少个孩子”,奶奶经常给别人说的一句话就是:“能帮助别人的,就尽量去帮助别人”,奶奶的这种大爱品格,影响了当地很多人。而因为老公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,作为单亲家庭,奶奶对朱秀美夫家以及哥嫂是最为照顾的,相处也最为亲密。自从嫁过来后,朱秀美跟奶奶的关系是最亲的,一年中大多数时间都住在自己家。随着奶奶年龄增长,平常生活中需要照顾的也就多了,而且一做就是十几年。奶奶八十多岁的时候,曾经生过一场大病,只能出海去看病,一些年龄大的叔伯观念比较保守,还骂:“年纪那么大,出去一趟这么折腾,你们这些小孩子们还要带出去,回不来怎么办?”孙子孙女都很团结,坚持送医,轮流把奶奶背着,坐船、坐车、步行,一路上悉心地照顾,直到很多年后,奶奶还经常说起这件事,拉着孩子们的手说:“那次幸亏有你们,才捡回了一条命!”后来因为工作的关系,朱秀美一家定居合肥,远方的奶奶特别惦念,就经常回去看望,每次奶奶身体状态不好的时候,看到眼里最亲最疼爱的人回来了,就变得很兴奋、荣光焕发了。直到2015年,奶奶已经99岁高龄了,也是因为病重,专门回去看望奶奶,天天照顾。留下深深遗憾的是,奶奶去世的那天晚上,要回家收拾一下东西,没能给奶奶送别。这个事情对自己触动特别大。

        福无双至,祸不单行,父亲也是在这一年,因为血液病去世了。在最后急救照护的三个月,也是父亲最难熬的一段日子。交通环境恶劣,当地没有血源,往外送医也更难了;不能手术,只能做放化疗,对身体的伤害很大,人会特别难受,生活也不能自理。处理大小便、喂饭、心理抚慰等等各种各样的事情,都需要做。按当地的风俗,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,家里没指望女儿还能放下其它所有的事情,回来天天陪着。但因为弟弟们有些事情不懂得照顾,有一个姐姐当时也生病,就只能自己多承担一些,让弟弟们做一些煮粥之类的简单的活儿。家里叔叔过来探望,看到整个过程,指着她们对父亲说了一句话:“哥啊,你此生足矣!”\

让爱传承,让生命延续

        奶奶和父亲的接连去世,给朱秀美打击很大,而在最后的照护中,她感悟到生命无常,也开始了人生的升华,决心让爱传递,让生命延续。回到合肥后,一次偶然的机会,在一个公益机构“合肥志愿者之家”看到有遗体和器官捐献的宣传材料,就向队长洪云子打听哪里可以捐献,辗转很多天,终于找到了对接的负责人许江安,签了遗体捐献协议,也因为这个事情,了解到公益机构在做的很多领域。

        想起父亲病重的时候,就是因为缺乏血源,没办法做移植;想起与奶奶相处的时光,奶奶所做的事、所坚持的那份大爱,以及对奶奶的那份遗憾,感慨生命无常,感慨亲人对生命的那份眷恋,自己应当做些什么。从此加入了三献(献血、造血干细胞、器官与遗体捐献)的宣传和行动中来,并因为表现积极,很快被推举为副队长。但是很快发现,只做宣传、只有一部分核心人群的行动带动,是远远不够的,大多数公众还没有达到这样的觉悟,对“三献”很有抵触,即使他们自己想做也会很担心亲人朋友的阻拦。怎么办呢?经过大家的讨论,一致认为应该先融于大家的生活,通过志愿服务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就从“老弱病残”做起,特别是服务好老人和孩子,慢慢做起来、不能操之过急。从此,除了做宣传,还经常去合肥及外地各个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,去看望失独家庭,去为他们解决生活上的一点难事儿,帮助照料他们的生活起居,一起做一顿团圆饭、清理一下楼道,或是时不时地策划一些文艺节目,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,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;还组织队员去看望白血病家庭、残疾儿童,为他们送去爱心款和一些生活用品,尽己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。除了三献,还加入了合肥星火志愿者家园等多个公益组织,这样能够参与更多的有价值有意义的活动,看着一个个活动清单,看着手机里的一张张照片,就特别满足。自古“百善孝为先”,父母终会变老,尽孝要趁早。通过这一场场的活动,让更多人体会“孝老爱亲”不能等、时时做,不仅老人、孩子们感受到这份爱,而且最受益的还是参与者自己。付出的是时间、金钱和爱,收获的是精神的富足,收获的是和自己一样的一群人。

坚守阵地,送爱回家

        为了接触更多的人、服务更多的人,2015年合肥高铁南站开始搭建志愿服务平台的时候,朱秀美马上就带着队员报名了。因为离家远,又容易迷向,刚开始就打出租车去做服务,别的队员都劝她:“这样天天干不行啊,成本太高了,还是骑车去吧”,朱秀美干脆买了一辆电动车,到了容易迷向的路段,就记住沿路经过的公交车,一路跟着公交车走,这样的趣事有很多,都成了伙伴之间津津乐道的话题。后来合肥火车站也开始招募志愿者,因为离自己家更近了,她又从零开始带队伍,在合肥火车站做起服务来,这样一路走来,一做就是四年多,除了其它专门安排的公益活动,以及需要陪伴自己孩子参加的活动,就天天去车站,坚守阵地。在这期间,有过挫折、有过委屈,但更多的是美好的记忆。有时候会遇到一个小伙子背着生病的母亲去赶车,非常吃力,赶紧地送上一辆轮椅,就是一件特别舒心的事;有时候遇到一个小女孩带着大包小包,从外地进货回来,及时地送上一个小推车,就能让她缓解一路的疲惫和郁闷。合肥火车站,连接各大转乘车站,连接各地归来的游子、来来往往的旅客,也连接着他们的一个个家。每一次道路指引,每一次热线电话预约,每一次解决一个小的难题和障碍,就会送出去一份爱,就让这份爱带回每一个家。四年、一千多天,让很多人记住了这个红马甲上戴满了纪念徽章的女子,记住了这个宝妈;而每一份徽章,都代表着她的一份初心,就是让更多的人参与献血、参与三献,参与这份爱的传递。

         10月的一天,在合肥火车站1号公交岛,朱秀美遇见了一位穿着很简朴的老大爷,给她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。他个子不高,拄着拐棍、艰难前行,老人家东张西望,看起来非常焦虑。当时是中午时分,外面阳光火辣辣的 ,这一刻,一旁的朱秀美,情不自禁想到含辛菇苦把自己养大的父亲,马上上前询问。老大爷操着浓重的重庆口音,含糊不清地嗫嚅着:“坐公交……到新亚……转车……女儿不接电话”,好不容易只能听懂这样的几个词。大爷后来从怀里掏出一个小本本,上面记着女儿的电话,电话那头的女儿听起来情绪也不好:“我正在上班,没时间接,让他在火车站等着!七点下班我会来接。”这么大的太阳,让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,等到晚上受得了吗?思前想后,朱秀美把大爷带到负一楼的志愿服务台旁,方便照顾他。经过一番长谈,大家终于恍然大悟:原来老人是从重庆一个敬老院跑出来找女儿的。“我早上到现在都没吃饭呢,我有干粮。”只见老人拿出一个绿色包包,里面有水果、饼干、面包,可这些不能当饭吃啊!于是朱秀美和许江安社长商量,给老人家买午饭吃。问老人是吃饺子、面条,还是馄饨?他没有回答。为了对老人负责任,朱秀美再次拨通了他女儿电话确认,很快朱秀美买了碗热气腾腾的牛肉汤面,看着大爷大口大口地吃,朱秀美的心里无比欣慰。“好吃吗?”大爷连连点头,把碗里的汤喝得一干二净。团队决定将老人护送回女儿家,志愿者项玮听说情况,二话没说,立即开着出租车赶了过来,一起驱车直奔老人女儿家。看到老人与女儿平安团聚,心里落下了一块沉甸甸石头!

        2019年12月21日,合肥刚下了一场寒雨,一名火车站的过路旅客,用手机拍下了一次暖暖的爱心接力救援。一位中年男子,晕倒在了公交车下客点附近,朱秀美接到志愿者的呼叫电话,匆匆赶了过来,一边指挥同伴向附近的献血车护士求援,一边对倒地的中年男子实施急救。很快,护士和120救护车也都陆续赶到了现场,医生和护士都称赞她的做法,为这名患者赢得了最佳的黄金急救时间。

        做一件好事不难,天天做好事却是相当不易。从十几年的孝亲传承,到四年多来生命和爱的传递,一如既往,从不停歇,这就是生活方式的选择,也是人生的选择。合肥市五星级优秀志愿者、红十字会五星级优秀志愿者、合肥火车站优秀志愿者、经开区优秀志愿者,等等一大批优秀志愿者称号,只是她人生的一个注解;而自己的几个孩子,也学会了懂事和独立,经常会陪她参与服务,这对朱秀美来说,是极大的安慰。

 \\\\\

热门新闻更多>>
热门图文更多>>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4
  • 5